《为人民服务》说课稿(精选4篇)
《为人民服务》说课稿 篇1
一、说课程标准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是: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一、说教材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属论说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
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选编这篇文章,有几方面的意义:一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感受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一点儿基础;二是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难点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彻底、司马迁、鸿毛、兴旺、目标、炊事员、送葬、哀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深刻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
4.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
回忆作者怎样才能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讲了那三个方面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朗读课文,划出中心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
(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4)张思德是怎样死的?同学们请读资料袋的内容。从生活中找出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来谈一谈。
(三)、学习第3段。
(1)指名读第三段。这段是围绕哪句话论述的?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2)先找出这段话中的关联词,并在书上点上着重号。[因为……所以(因果)如果……就(假设)只要……就(条件)]
想想每句说的是什么?
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
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第三句讲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这个条件,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
(四)、学习第4自然段。
默读这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五)联系实际谈体会。
五、说教法、学法
(一)、突出主体,选择教法:
课堂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的认识,我选择教法如下:1、以读为主,读思写结合法;2、边读边想象,合作交流法,意在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与习惯。
(二)、重在实践,指导学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与方法,也就是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为此,我指导学生以读为本,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多读、多想,体会文章表达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课文。
《为人民服务》说课稿 篇2
一、课标教材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当这优美、激昂的旋律在耳畔响起,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呢?是呀,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先辈,不应该忘记英雄。因为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本组课文的主题是“牢记先辈与英雄”,《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展现了革命志士的共同理想、信念与高尚情操。教学这一组课文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更要让学生发扬光大,以开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这是一篇演讲稿,属论说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选编这篇文章,有几方面的意义:一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感受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一点儿基础;二是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教学本课的重点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难点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根据课标要求,教学时一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熟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围绕主要观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应该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二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讨论、交流。除了课后思考题2所列的两个句子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提出几个句子。讨论、交流时,可在引导学生理解语句含义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联系实际。
二、教法学法
(一)突出主体,选择教法:
课堂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的认识,我选择教法如下:1、以读为主,读思写结合法;2、引扶放相结合,意在引导学生注意议论文的特点与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与习惯。
(二)重在实践,指导学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与方法,也就是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为此,我指导学生以读为本,体会文章论述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你还记得课文中心论点是什么吗?哪个句子点明了这个观点?(指名答,板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课文从哪些方面对这个观点展开叙述?(指名答,板书:死的意义、正确对待批评、团结人民)
3、板书课题,说明:议论文论点:观点论据:材料论证:方法
《为人民服务》说课稿 篇3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为人民服务》说课稿,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为人民服务》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内容:《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 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文章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首先提出论点: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接着论述论点:为人民服务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为人民的利益牺牲是“死得其所”,但是要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最后发出号召:大家追悼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寄托哀思,团结起来。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准确、严密、有表现力。
2、地位:《为人民服务》是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演讲词,内容和语言各有特点,但都富有感染力。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通过学习,可以初步了解演讲词的一般特点。
3、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演讲稿,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演讲词的特点有初步的了解,为学后面的三篇演讲稿奠定基础。
4、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教材处理:
《为人民服务》一课知识点多,所以我决定先给设置问题,在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品析语言、体会文章论述方法,再合作交流。本节课是第二课时,要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研读课文第三、四、五段的内容,品析语言,体会演讲词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第3,4,5自然段,真正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2、品析语言,了解本文严密的论证及逐层深入的结构特点。
3、在阅读中体会演讲词以严密的逻辑论证来阐明自己观点、见解、主张的特点,领悟作品内涵。
教学重点:
研读课文,真正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品析准确、严密、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演讲词以严密的逻辑论证来阐明自己观点、见解、主张的特点,领悟作品内涵。
说教法:
课堂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的认识,我采用了 “以读代讲”、 “点拨引导”、的方法。以读为主,读思结合法;引导学生注意议论文的特点与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与习惯。
说学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与方法,也就是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为此,本节课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我指导学生先以读为主,体会文章论述方法、品析语言,再合作交流。
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提问(5分钟,理清课文的整体思路及主要内容):
1、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的(这篇演讲词的主题是什么)?
2、本文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
二、研读第三、四、五自然段:(18分钟,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以问题为导入点,以读为主要方法,理解每段的内容,提炼每段的主要信息。)
1、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提到了“精兵简政”这一建议,这和本段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2、文中第四自然段内容丰富,作者主要讲了哪些方面,请梳理出几个主要的观点给本段分出层次?
3、本文是针对张思德同志的牺牲发表的一篇演讲,那么作者在第五段是怎么揭示主题和照应开头的?
三、品析语言,体会文体特点。(15分钟,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以练习为切入点,合作、讨论为发方法。)
1、“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中的“只要……就……”是什么关系的复句,有什么作用?
2、严密的逻辑思路。
推理论证练习:根据逻辑思路,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①我们的队伍是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同志是队伍中的一员,所以
②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 ,所以张思德死比泰山还重。
③仿照这样的逻辑推理思路写一句话。
学生的任务是脚踏实地地潜心学习,我们是……
(语言特点:严密、有表现力)
3、逐层深入的论证结构。
首先提出论点: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接着论述论点:为人民服务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为人民的利益牺牲是“死得其所”,但是要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最后发出号召:大家追悼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寄托哀思,团结起来。
四、再读体会:(7分钟)
1、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完成填空。
本篇课文通过悼念张思德同志,讲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打败
日本侵略者。
2、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小结,老师点拨从内容、语言、人生启迪等方面均可。)
五、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奉献的名言警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为人民服务》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为人民服务》是八年级下册一篇讲演稿。讲演,是一种强调阐明观点和宣传效果,并注重感情感染的论说方式。讲演稿属于论说文的范畴,前后内容逻辑性较强,所以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演讲词的一般特点。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3.初步掌握围绕主要观点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围绕主要观点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
2.让学生掌握围绕主要观点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我采取了教师点拨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为人民服务》这节课的主要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六个步骤:揭题导课、初读感知、研读探究、回顾总结五、课外拓展、结束寄语和布置作业。
(一)揭题导课
“知作者→析课题→究主人公→明背景”四个教学环节层层剥笋,环环紧扣,一则展示预习情况,增加课堂信息量;二则链接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前就对这篇看似“平铺”的文章有一个立体的认识,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初读感知
让学生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这是一个比较单调且往往被老师轻视的环节,这样设计,以便让每个学生扎实有效地读书、写字、积累词汇
(三)研读探究
研读探究让学生动笔画出每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小标题予以批注,旨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篇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写了五层意思,每一段又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列提纲既符合“把厚书读薄”的理念,又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概括能力。学生自主探究与老师引导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学习课文可以给学生较大的思维、发言空间,从而形成一种师生互动、争先发言的热烈课堂气氛。
(四)回顾总结
回顾总结紧扣文本,既检查了学生对本节课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注意力回归;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回归到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五)语文教学的拓展、升华
通过声情并茂朗诵,使学生在心里埋下了一颗“要活在人民心中”的种子,从而让“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启蒙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六)结束寄语和作业布置
结束寄语和作业布置既让学生巩固深化了课堂知识,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趣味性,同时也把把课堂内外有机结合起来。
四、板书设计
由于本课是是一篇讲演稿,各部分内容逻辑性较强。所以本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提纲式的板书,这样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学生一看便一目了然。
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党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死的意义: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