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精选18篇)
大学生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从文化传承工程、中华文明探源的考古新发现等角度溯源历史,寻脉中华,呈现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盛景。节目精选三个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国家版本馆、《儒藏》、《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着眼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的大范畴,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儒藏》工程首席专家王教授,为同学们讲述世代流传的典籍背后的守护故事,并回顾《儒藏》编纂人汤先生皓首穷经汇聚《儒藏》的过程,让同学们更能感受到薪火相传的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副主编金晓明带领同学们“画中游”,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考古学家高星通过新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讲述人类起源、演化历史,追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引导青少年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大学生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2
四年前作为河大本科新生踏入校园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转眼间我也迎来了作为一名河南大学研究生的第一课。在本次公开课中,宋校长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期望?我想借用任鲁豫学长的一句话来回答,那就是“且学、且思、且行”。
河大学子,就应在不断探索、继往开来中,持续完善,行稳致远。
大学生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3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今天的河南大学师生同上开学第一课,我们回顾了河南大学的历史,聆听了王立群教授的教诲,学习了百家讲坛中宋校长的讲话以及校友任鲁豫的求学经历,此次开学第一课教育引导我们树立胸怀大局、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青年人的责任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奋力前行。
大学生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4
恰逢党的百年华诞,开学在即,我怀着激动地心情观看了我们学校的开学第一课,宋校长和大家分享了他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深切感悟,从中我也体会到了,我们党历经百年仍然意气风发,其中离不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作为青年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我们也要有要有直上九霄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志向。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理想信念犹如风雨中的一盏明灯,指引、鼓舞着我们党从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走向井冈山、延安、西柏坡,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怀揣崇高理想信念,为理想信念而奋斗,方可不负青春,不负自己,不负国家,不负民族!
大学生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5
宋校长讲授的《开学第一课》是一次掷地有声的思想政治教育课。通过学习,我再次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领悟到河南大学百折不挠的办学精神,认识到年青一代肩负的责任。两年前,我一腔热血选择入伍,在军营中绽放青春;两年中,我懂得了“皮鞋磨脚”磨的不只是脚,更是毅力;两年后,我戎装已退,重回学校,奔赴下一场山海。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我会将军人的骨子里血性和坚毅始终记在脑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校园生活,砥砺政治品格,锻造过硬本领,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大学生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6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宋校长在我们的大学中,提出“海纳百川、前瞻开放、坚持真理、追求进步、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河大精神,宋校长从中华民族的奋斗史讲到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光辉历程,这些经验都在激励我们一定要怀抱理想与信念,发扬革命先烈不断奋斗,敢于牺牲的精神。我们也将努力成为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期望的青年学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7
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宋校长在开学第一课上勉励广大学子从光辉的党史中学习革命先辈理想、奋斗、牺牲的伟大精神。我们要牢牢树立革命理想,坚持奋斗,,将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中华发展的时期,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大学生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8
在疫情防控时期如期开学十分难得,线上开学第一课让我感受到了开学的氛围。河南大学饱经风霜,曾在抗日时期敌后办学,如今河大人依旧迎难而上,这披荆斩棘的精神一脉相承。“回望百年党史,不负青春韶华”,知历史以知未来,新学期还将继续努力奋斗,谱写无悔的青春华章!
大学生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9
历经百年风雨兼程,我们的中国重整河山,改天换地,实现了“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历史巨变。
而今,游目八荒,河清海晏,时代的接力棒传递到我们手中。“弄潮儿向涛头立,青年人于天地强。”身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我们应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精神,与时代同心同向同力,不负韶华,不负期望,用脚踏实地的奋斗书写亮丽无边的青春年华!
大学生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0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不在明亮的教室,不在宽敞的操场,而在我们自己的家里,在电视机旁——观看中央电视台专门制作的《开学第一课》。
昨晚的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一共展现了四个内容,而每个内容都是围绕着“美”这个字来展开的,分别是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与和谐美。
当舞台上出现第一位“飞天神女”刘洋的时候,我充满了好奇,仔细倾听她为我们讲述太空的自然美,生活美,以及她进入太空舱到走出太空舱,站在祖国大地上的美丽感受。让我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是个太空人了。
接下来上台是刚从伦敦载誉归来的两个奥运冠军:叶诗文和焦刘洋。她们在奥运赛场上的表现让世人所瞩目,叶诗文更是让世界刮目相看,她让外国人看到了中国健儿的进步。站在领奖台上,她们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不断展示的是中国之美,那是中国的骄傲。这些成绩的取得却是与运动员们坚持不懈的训练分不开的,多少汗水和泪水,多少跌倒和爬起才成就了今天的成功。她们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游泳让我变得无比快乐”,你只要这样想,坚持做好每一件事,并为此努力付出,你就一定是快乐的。
最使我触动的是篮球明星姚明也来到了课堂。他为我们讲述了他在非洲的经历,向我们展现了大自然之美。镜头前面可爱的小动物们可多了,有非洲象、斑马、狮子,还有些动物看都没看见过。通过他的介绍,让我了解了远在万里之遥的非洲大陆的自然景观,开拓了我的视野。
看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我发现美也有大美和小美之分,不可能人人都做到惊世之美,如刘洋的飞天,叶诗文的创记录。但我们也可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人,从现在做起,不断发现身边的美,让我们一起来创造,传递美吧!
大学生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1
卷土重来的新冠病毒和特大洪水,让我们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暑假,也让我们看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国力量。今天,通过线上开学第一课,更让我了解到我们中华民族阻击疫情、抗击洪灾的团结与精神,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学生也一定要更加有责任、有担当,在祖国有困难时踊跃向前,与祖国共度难关,共同成长。
大学生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2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们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进步。
我们也更应在以后的人生中好好锤炼自己的本领,提高自己的素质,努力学习新的技能。不负自己,不负青春,不负国家,不负时代。以青春之我,响应时代的呼唤,造就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大学生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3
今天观看了学校的开学第一课,宋校长的演讲“回望百年党史,不负青春韶华”让我不禁有感而发。忆往昔峥嵘岁月,李大钊高举马克思主义火炬;烈士蓝蒂裕写下“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为美丽的园林”的嘱托;看今朝繁荣盛世,彭士禄“愿将此身长报国,俯首甘为拓荒牛”,无数志士坚定理想引领潮流。理想是火,是石,是路,也是光,它点燃革命者的热血,在奋斗的征途中点亮希望的灯。我们身为河大的学子,肩负祖国重任,更应当立大志、立远志、立涵志,以知识丰富完善自我,行稳致远;更要积极参与科技的攻关与研究,啃“硬骨头”。
在这里,请允许我以青春之名高喊一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大学生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4
9月1日,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大型公益节目20__年《开学第一课》如约与全国青少年观众见面。节目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立足时代前沿,从传统文化、文明探源、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国防教育、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采取多地、多主题实景课堂全新模式,带领学生走入田间地头、国家公园、文化地标,纵览祖国大好河山,在“行走的课堂”中读懂中国历史、感知中华文明。作为思政课堂,节目以极高的信息量、生动鲜活的笔触,描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丽图景,鼓励青少年以昂扬向上、不懈奋斗的姿态接过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接力棒。
大学生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5
9月6号上午,我在家中观看了河南大学开学第一课。课上,主持人以河大前辈的事迹为例阐述了“无私奉献、身被天下”的真正含义,前辈们用实践撰写“德与仁”的深刻内涵。近日,中国也迎回第八批志愿军遗骸,守夷四方的将士终于归家。对此我深刻认识到,正是将士们的浴血才换来了今日岿然世界的中国,处于新时代的我们也应当为中国添砖加瓦,做信念坚定的新时代“志愿军”。
大学生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6
课堂里,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飞行员陶伟和首次驾驶歼-20飞机为第九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护航的飞行员,带同学们感受解放军战士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的无私精神;“拉索”首席科学家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自主设计、独立建设的复合型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的前世今生,为在宇宙观测领域有中国人自己的声音、智慧和话语权而感到自豪;在天地连线的太空课堂上,正在天上出差的神舟十六号乘组给广大青少年送出了开学礼物,告诉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要有不断探索的进取心、求知若渴的好奇心和坚如磐石的初心,鼓励同学们树立志向,投身到全面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中。20__年《开学第一课》邀请“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航天员、科学家、文化学者、一线劳动者代表,用富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人生经历和奋斗足迹传播知识,传授美德,培育学生们的核心价值观,让广大青少年立体感受广阔的社会现实和伟大的时代进程,传递出清晰的价值导向:“强国复兴有我”。
大学生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7
金秋时节的来临,代表着炎热的暑假过去了。今天的开学,我对面屏幕观看开学第一课,从中我知道祖国从历经磨难到繁荣昌盛的艰险历程,身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坚定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发展自身,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祖国未来美好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大学生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8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我与河南大学相遇在《大学》的字句里,这是一所怎样的大学啊,岁月雕刻,书香氤氲,婀娜聘婷,历久弥新,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蕴着的磅礴令我神往、心向之。
开学第一课上,宋校长为我们带来了大学的第一节思政课,回望百年党史,革命先辈筚路蓝缕创伟业,再观当下,我辈青年自当初心不忘再启航!校长曾寄予我们如小麦赡足万类,如棉花衣被天下,如大豆兼容并包的“河大精神”,愿我们能厚积薄发、胸怀大爱、勇于创新,在新时代肩鸿任钜,为国担纲;在接下来的大学四年中踏实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属于我们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