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范文【热门3篇】

2023-12-30 20:53 教学反思
立即下载

中班数学《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

中班数学《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范文 篇1

认识时间这一教材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的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知道1小时=60分。

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编排的。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人们认识时间的经验和习惯。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60个小格;能够认识整时和半时,知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5分5分的认识时间探讨1小时=60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例如:利用第二节上课的时间9:30引入,拓展应用中利用小朋友作息时间的安排使学生能够根据情境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估计时间的范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学生认识时间的兴趣。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生成一些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对学生的生成进行讨论、分析、探究。例如在教学8:15分的认识。

在教学时运用实物钟、钟面模型、多媒体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清晰准确的认识时间。例如在教学5分5分的认识时间时,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5分5分的认读时间时运用了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在拓展应用中既对新知进行了巩固,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熏陶。

本堂课的缺点:

1、教学时板书还不够规范,每个钟面模型下时间的两种写法板书不全。

2、在教学1小时=60分时提问的语言不够准确,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效果。

中班数学《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范文 篇2

本文是百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数学《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间是我们每个人时刻都能感受的,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经常依据时间来做事情。但时间对于孩子来说是抽象的,我们教孩子学会从钟表看时间,具有很大的意义。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主要教孩子学会认识整点和半点。

我设立的目标是:

1、教幼儿学会认识整点和半点,并用数字标出时间。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鼓励孩子做一个爱惜时间的小朋友。

本活动的重点是:教幼儿学会看整点和半点。难点是:教幼儿准确地认识半点。由于孩子在大班有认识钟表的经历,孩子认识整点比较准确。

在认识半点的时候,有些孩子没有能掌握半点。于是我换了一下教学方法,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第一次,我引导幼儿观察整点,让他们知道无论几点整,分针都对着十二,时针对着相应的数字。我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分别画出时针和分针,让幼儿清楚地知道时针是长的,分针是短的。第二次我让幼儿观察半点,请幼儿注意半点的分针指着六,时针走在两个数字中间,两个数字以小的数字为几点。在小朋友认识半点的时候,有些小朋友不能准确地说出是几点半,我就让幼儿学时针滴答走,让幼儿知道时针走过两数之间的小数,并没有走到大数。启发幼儿几点半,时针以小的数字为准。第三次,我让幼儿同时观察一个正点和半点,比如:8点和8点半,10点和10点半等,使幼儿通过比较,很好地掌握时间。

本活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浓,达到先前设立的教学目标。教师启发幼儿在生活中要多看时间,要节约时间,做一个有时间观念的人。

中班数学《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范文 篇3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上应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直观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可利用猜谜或谈作息时间让学生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关系,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充分运用课本的情境,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学生喜欢情境。如:“给小动物找座位”、“吃水果认时间”等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探索知识的动机,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体验了用数学的乐趣,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概念。最后由配乐朗诵结束全课,巧妙地进行了德育渗透。

教学反思相关文档: